安徽私人回收二手老红木家具免费咨询
老红木和其它红木的区别:老红木,顾名思义就是经历时间很长的红木,《国标》中称为酸枝,主要产于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我国在清末民初之前,广西、云南等省也有,但民国以后已完全绝迹了。其木质坚硬、细腻,可沉于水,一般要生长500年以上才能使用,它区别于其他木材的最明显之处在于其木纹在深红色中常常夹有深褐色或者黑色条纹,给人以古色古香的感觉。老红木不仅生长时间长,而且在砍伐后又经过了上百年的岁月洗涤。现在说的老红木一般指清代中期从南洋进口的红木,老红木材幅较宽大,棕眼细长,比重介于紫檀和黄花梨之间。
紫属花梨:泽深的好,红褐、浅褐、黄褐、黄、浅黄、黄白,材质依次变差,花纹的好,木导管过多过密过粗大本是该种木料特征,但却不受人欢迎。红酸枝:深红紫,黑紫有黑条带的,油份大的为上品,浅褐、浅灰、干的为次。越南黄花梨:紫红,或有、浓重紫红条带的为上品,这类木材往往密度较大,木导管较细,俗称油梨或树根料或疤结料。疤结料是树受到病虫、雷击等外力刺激正常生长方式产生阻滞,而产生交错的团状木纹,从切出的木材平面看出瘿子纹、拳曲纹、波浪纹、绞丝纹等。树根料也有疤结料的特征。除以上之外,大多数越黄木导管粗大,料质虽有油份但粗糙,根本无法精雕细刻,除油份大于紫檀属花梨外材质一般不会好太多。可能受明黄花梨家具带动,以及越南出口物种保护导向,才使越黄价格超过小叶檀。越黄和明式家具中的海南黄花梨不应是一个树种,有专家认为是亚种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材质好辨别,选择之后很难辨别。我有几件小木器到现在我也说不清是海黄还是越黄,各种理由都不充足。害得我挺困惑,心中老有不决之事使人很不踏实。脸是木材生出的死斑,正常顺直的木材纹理受到干扰,围绕此斑生出一圈圈的各木纹。这种现象什么木材都会有,不能做为认定黄花梨的依据。如果这些死斑死得时间过长,就会开裂腐蚀掉形成孔洞,可能由于海黄密度较紫檀小且富弹性韧性,海黄的脸中心产生冰凌纹状裂纹的少,烂成孔洞的更少。小叶檀的脸则大多有裂纹,甚至要补上孔洞。有在故宫工作的专家著文说故宫的黄花梨家具几乎全为黄、金黄、浅黄,没有脸,说这些料在当时应是大料直料、整料,歪歪扭扭大窟隆小眼子的料才多脸,这位专家的话真是颠覆大家同追求的审美,没关系,罗卜白菜各有所爱。
小叶檀:小叶檀材质表现多种,各自爱好不同,我只说我的在感受,泽黑紫的好,只要不干裂;鸡血紫檀呈半透明颠状的血红或褐红、褐黄,占整个小叶檀不到十分之一的存量,是好料;细润几乎不见木导管的也好;牛毛纹密布或有“S”纹的好;木导管粗且长的,有俗称“车轴料”“大牛毛纹”的也很痛快。一棵树的不同部分会不同质感,比如一块板这面满布金星,可爱之,但是,板的背面则漆黑一团牛毛密布,所以金星紫檀、牛毛纹紫檀、鸡血紫檀仅以材质不同表现而得名,不是树种之区别。如果有件家具由许多不同质感材质组成,那不是件好事吗?何必强调材质统一?
如果缝隙里边的土不是太多,不清扫也无大碍,自然吸附的尘埃正代表岁月的积累,那才是多少藏家追求的境界。过份的瓦光贼亮似乎少收敛含蓄之气,沉穆古雅之意也荡然无存。为什么红木家具越用越温润越有神韵?什么是温润?从视觉上看泛着柔和的光,似乎如玉一样有半透明状,不是贼亮,不是混浊或油污,从手摸之的触觉上有润滑感,热传导速率比光滑的新木板低。木材附有较厚蜡层时手摸之有阻滞感,有个新仿黄花梨大方禅凳的家伙,他当老货卖,卖8万!我一搬动这只禅凳,备感油滑,从未有过的感觉。后来用清水洗完手,搓搓手指头还显爽滑,估计他用了滑石粉之类的物质处理家具,这种润滑不是温润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