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回收晚清时期瓷器中心
我国古代瓷器的工艺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各个历史时期均有本朝的工艺手段和艺术水准。瓷器的制作工艺主要包含了以下10个步骤,即:炼泥、拉坯、印坯、利坯、晒坯、刻花、施釉、烧窑、彩釉、色彩。
秦汉时期原始瓷的釉层较战国时的厚。但釉普遍较深,呈青绿或黄褐等,很可能釉料中氧化铁的含量较战国时的高。而且由战国时的通体施釉变为口、肩和内底等处的部上釉,上釉的方法由浸釉变成刷釉。说明两种原始瓷,从釉料到上釉工艺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其次是器物的成型也一变战国时期拉坯成器、线割器底的作风,而普遍地采用器身分制,然后粘接成器的方法。是品种和装饰也有明显的差别。秦汉时期的原始瓷,以仿铜礼器的鼎、盒、壶、钫、钟、瓿等为常见,很少发现战国时盛行的碗、钵、盘、盅等一类的饮食器。装饰的纹样则以弦纹、水波纹、云气纹或堆贴铺首等为主,少甚至不用战国时经常采用的S纹和栉齿纹等。
由此,在瓷器的时代划分上,有这么一种划分,即:原始瓷,高古瓷,明清瓷。原始瓷:指商代,周代,春秋战国,秦,西汉的瓷器。高古瓷:关于高古瓷,有几种观点。种,认为清朝以前的都是高古瓷。第二种,认为从东汉到元代的是高古瓷。第三种,认为隋朝以前的瓷器,就其某些科学元素来说,达不到后来瓷器的标准。因此,他们认为:隋,唐,五代,宋,元朝的瓷器为高古瓷。中国烧制瓷器,各地的发展状况不同,是南方和北方的发展速度和种类,因为多种地理和历史原因,因此,有一定的差距和不同。为此,综合起来看,我们认为第二种意见比较好,即高古瓷指的是,从东汉到元朝时期的瓷器。
古瓷因年代久远,器物釉面光泽深厚温润,光有内发,这种光是自然形成的。新瓷往往釉面有一层浮光,光亮刺眼,或者说叫做“生性”,即使用消光剂或其他方法去掉表面浮光,也不会呈现古瓷温润的莹光,釉面会有无数细痕,发污,失去了光泽,也失去了神韵;古代瓷器的纹饰及器物款识,其画法及刻法多自然流畅,新瓷经管笔法熟练,但难免生硬、呆板,就如同写字一样,一人一种笔法,各不相同,字如其人,仿字可以仿形,不容易仿神。新瓷在仿制过程中会留有不自然的临摹痕迹。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古瓷青花款识深,似沉于釉下,新瓷青花款识似浮于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