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私人回收老瓷器免费咨询
明代精致白釉的烧制成功,以铜为呈色剂的单色釉瓷器的烧制成功,使明代的瓷器丰富多彩。明代瓷器加釉方法的多样化,标志着中国制瓷技术的不断提高。成化年间创烧出在釉下青花轮廓线内添加釉上彩的“斗彩”,嘉靖、万历年间烧制成的不用青花勾边而直接用多种彩色描绘的五彩,都是著名的珍品。
年代越久,油光就越强。如果是青花器,那么,包浆下的青花,应是下沉的,犹如上面有一层水一样,俗称“水头”。新器的青花上是没有水头的。老的传世品一定会有一些使用过的痕迹,有揩拭痕、擦伤痕等等。这种痕迹没有规则,是在岁月的流逝中自然留下的,和现代新品用人工做出使用痕不同,人工做的有规律性,比较生硬,仔细观察,可以区别。如果器物入过土,也应有土侵和灰皮等被腐蚀的痕迹。新出土之物,闻之应有土香气味。
瓷器的四大特性是:一,胎料是瓷土。经过高温烧成之后,胎白,透明或半透明,胎体几乎不吸水。二,胎体经过摄氏1200~1300度的高温焙烧。三,表面的“釉”,是在高温之下和瓷器一道烧成的玻璃质地。四,成品的胎体坚硬、细密,能叩出清脆的金属声。中国把这项神秘的技术,死死地攥了上千年。马可·波罗游历了中国后,于1298年出版了《马可·波罗游记》,在这本书里,他较为详尽地记载了中国瓷器基本的制作方法。欧洲人于是照葫芦画瓢。苦苦地钻研的400年,他们才刚刚摸到了瓷器制作的门径。1708年1月15日,一个名叫贝特格的德国人,总算烧出了真正的白瓷,这一天就是欧洲瓷器的诞生日。
宫廷瓷从市场的销售情况来看,喜爱红瓷茶器具的多为时尚女子,喜爱黄瓷茶具的则多为社会上的高层,或者年长者,再有就是做梦当皇上的,或者是宫斗片看多了的人。宫廷瓷蓝瓷,大体上可以分成,近黑的唐三彩蓝,凝重的霁蓝,的法蓝,釉下青花,釉上蓝彩这么几种,蓝瓷的成剂是钴,但是因为经常会伴有铁和锰元素,做到纯净,所以烧制中,经常会形成不同程度的蓝杂。蓝是智慧和安静的,所以一般有这种特点的人都会喜欢蓝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