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私人回收家庭古董旧货中心
明代精致白釉的烧制成功,以铜为呈色剂的单色釉瓷器的烧制成功,使明代的瓷器丰富多彩。明代瓷器加釉方法的多样化,标志着中国制瓷技术的不断提高。成化年间创烧出在釉下青花轮廓线内添加釉上彩的“斗彩”,嘉靖、万历年间烧制成的不用青花勾边而直接用多种彩色描绘的五彩,都是著名的珍品。
一般说来,瓷器的形制、纹饰、款识等,后人都是可以仿制的。因此,拿到一件瓷器,鉴别真伪的首要因素并不是这些。当然,这些条件,在断代上是要考虑的。比如,历代各朝在瓷器上绘龙的图纹都是各有特点的。顺治朝的龙俗称鸡爪龙,龙爪画得犹如鸡爪;康熙朝多见弓字龙、夔纹龙;雍正朝的常画得犹如鱼,此外多见螭龙纹;到乾隆朝,画得像长须老头一样;嘉道以后,多见带鱼龙,龙身很长,像一条在游动的带鱼,弓起像虾弓;
南宋以后,改施石灰碱釉。这种釉粘着力强,可以施得很厚。所以南宋以后的瓷器,如哥窑、南宋官窑、南宋龙泉窑等的器物釉就显得肥厚滋润,放大镜下还可见到未熔的石英颗粒。另外,从釉面看,从中表现出来的很多特征都有利于鉴别。像宣德、雍正等朝的瓷面都可见桔皮纹,乾隆单釉器胎釉结合处的釉面可见细小的锯齿痕,万历、康熙青花的釉面常可见指捺水印纹,晚清几朝瓷器的底面釉上均可见高低不平的状况,俗称“波浪釉”,等等,这些都是通过观察釉面所提供的鉴识依据。
瓷器是以瓷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挂釉、干燥、焙烧等工艺制成的器物。瓷器经1300℃以上高温烧成后,胎体呈白或灰白、致密坚硬,胎釉结合紧密,釉层不易剥落,几乎不吸水。瓷器源于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生产出原始青瓷,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宋元时呈现窑口林立、品种繁多的面,而明清时釉彩高度成熟,使我国制瓷业达到顶峰。瓷器是古玩收藏中不争的老大,这不仅仅是其收藏队伍之广,历史遗存器物之多、市场价格之高,更有其历史及艺术价值的因素为收藏者所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