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收购线装书中心
有没有学术支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书画家的学术水平会影响他创作的深度和可持续度。理论指导实践,这也是古人要读万卷书的一个原因。通过阅读、创作与交流,久而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或是对艺术的视角,这对艺术家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这种知识还包括文学、史学、音乐、舞蹈、中医、太等等,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深化创作内涵,作品才有格调。作者综合修养人们常说“画如其人”“书如其人”。画是人格的显现,人格是修养的结果。如果一个画家画得很好,修养也高,那他就一定是潜力股。综合修养的提高,需要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学方面的知识,要融会贯通,并在情感之时,配合意象诉诸笔端,形成的面貌。
中国字画在构图、用笔、用墨、上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国字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画的黄金分割点,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没有固定格式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作者主观情趣。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字画与西画也是不一样的。
在古代书画中,能被人们视为“珍品”的作者有很多,比如: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等人的作品都是人们追逐的对象。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都很高,可以说是代表了中国书画的高水平。但是,要想收藏这些作品,就具备一定的鉴赏力,因为它们不仅价值高,而且数量也少。看画的风格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画家本人的艺术风格,二是作品所体现的绘画传统,三是画家本人对绘画艺术的追求和理解。因为不同的画家,对同一题材、同一主题的绘画创作,在表现手法上会有很大区别。
从绘制材质鉴定字画真伪古人写作书画,一般是在纸或绢上。因此,如果能对历代绢、纸有所了解,对鉴定书画的真伪就尤为有用。中国绢的发明在纸之先,用绢来作书画的年代也比较早。不过绢有一个缺陷,就是保存的时间不象纸那么长。无论保存得有多好,不受意外损伤,只是空气的自然浸蚀,年代久远的绢就会变得糟脆。百年以上的绢,已经没有韧性了。明代初年的绢,至今已经腐败得不能碰触。而宋的绢,因裱托得比较好,目前还可见到,至于宋代以前的绢,虽然有,但也已经辨不出模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