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常年收购各类红木零件中心
老红木和其它红木的区别:老红木,顾名思义就是经历时间很长的红木,《国标》中称为酸枝,主要产于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我国在清末民初之前,广西、云南等省也有,但民国以后已完全绝迹了。其木质坚硬、细腻,可沉于水,一般要生长500年以上才能使用,它区别于其他木材的最明显之处在于其木纹在深红色中常常夹有深褐色或者黑色条纹,给人以古色古香的感觉。老红木不仅生长时间长,而且在砍伐后又经过了上百年的岁月洗涤。现在说的老红木一般指清代中期从南洋进口的红木,老红木材幅较宽大,棕眼细长,比重介于紫檀和黄花梨之间。
清式家具是指雍正,乾隆之后的硬木家具,在造型和装饰上与明式家具风格截然不同,家具形体上比明式宽,大,厚重;装饰上彩强烈,常采用多种材料,多种工艺方法,强调形体装饰美,总之,千方百计地造成一种,富丽,大富大贵的效果。由于过分追求装饰,难免忽视家具整体比例,造型和谐及木材的花纹的天然美。明代初期,我国航海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的郑和(1371-1433)7次下西洋。到过37个国家,密切我国与南洋和西洋的贸易往来,带回来相当数量的木材。从文献和保留下来的实物看,明清家具用材有:黄花梨木,紫檀木,花梨木,酸枝木,鸡翅木,楠木,榉木,榆木,铁力木等。这些坚硬的木材为明清家具采用较小断面的构件,制作精密的榫卯结构提供了条件。
铁梨木:主产广东,木质坚硬而沉重,呈灰黑,纹理粗糙,不易精雕细刻。因其料大,故用之制作大件家具较多。其家具以古拙者为多,纹饰粗犷,经久耐用。红木:产于云南、广东及南洋诸岛。其价值和铁梨木接近,在紫檀种,黄花梨、鸡翅木日益减少之后,清中叶才被大量使用。“红木”是江、浙、沪和北方的通称,广东、广西人则称为“酸枝”。酸枝木有红酸枝和黑酸枝之分,红酸枝木心材主为红褐或紫红褐,散孔材至半环孔材,木材结构细,甚重,大多数沉于水,酸香气很微弱。黑酸枝木心材黑栗褐,常带明显的黑条纹;散孔材至半环孔材,木材结构细,甚重,大多数沉于水;微弱酸香气。在古家具中,红木用途甚广,高档家具居多。
紫属花梨:泽深的好,红褐、浅褐、黄褐、黄、浅黄、黄白,材质依次变差,花纹的好,木导管过多过密过粗大本是该种木料特征,但却不受人欢迎。红酸枝:深红紫,黑紫有黑条带的,油份大的为上品,浅褐、浅灰、干的为次。越南黄花梨:紫红,或有、浓重紫红条带的为上品,这类木材往往密度较大,木导管较细,俗称油梨或树根料或疤结料。疤结料是树受到病虫、雷击等外力刺激正常生长方式产生阻滞,而产生交错的团状木纹,从切出的木材平面看出瘿子纹、拳曲纹、波浪纹、绞丝纹等。树根料也有疤结料的特征。除以上之外,大多数越黄木导管粗大,料质虽有油份但粗糙,根本无法精雕细刻,除油份大于紫檀属花梨外材质一般不会好太多。可能受明黄花梨家具带动,以及越南出口物种保护导向,才使越黄价格超过小叶檀。越黄和明式家具中的海南黄花梨不应是一个树种,有专家认为是亚种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材质好辨别,选择之后很难辨别。我有几件小木器到现在我也说不清是海黄还是越黄,各种理由都不充足。害得我挺困惑,心中老有不决之事使人很不踏实。脸是木材生出的死斑,正常顺直的木材纹理受到干扰,围绕此斑生出一圈圈的各木纹。这种现象什么木材都会有,不能做为认定黄花梨的依据。如果这些死斑死得时间过长,就会开裂腐蚀掉形成孔洞,可能由于海黄密度较紫檀小且富弹性韧性,海黄的脸中心产生冰凌纹状裂纹的少,烂成孔洞的更少。小叶檀的脸则大多有裂纹,甚至要补上孔洞。有在故宫工作的专家著文说故宫的黄花梨家具几乎全为黄、金黄、浅黄,没有脸,说这些料在当时应是大料直料、整料,歪歪扭扭大窟隆小眼子的料才多脸,这位专家的话真是颠覆大家同追求的审美,没关系,罗卜白菜各有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