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正规回收古董杂项近期行情
瓷器是汉族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瓷器的发明是汉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不同的时代,所用的彩料都是不同的。一般说来,古代瓷器所用的都是矿物料,而现代仿品则常用化工料来替代,因此,凡见用化工料的,就可以在鉴识时加以剔除。而矿物料在各个时期也都是不一样的。就拿绘青花所用的青钴料来说吧,明清各朝就是各有所用的。洪武朝时,有、国产两种青料,料呈鲜艳,国产料呈灰暗;永乐、宣德两朝官窑器多用“苏麻离青”料,发浓艳,青花上有“铁锈斑”;成化到正德前期用平等青料,发淡雅秀气;
绞胎:唐代陶瓷业的一个新工艺,是用白、褐两种调的瓷土相间糅合在一起,然后拉坯成型,胎上即具有白褐相间的类似木纹的纹理。陕西、河南两地的唐墓中均出土有绞胎器物,有杯、碗、三足小盘、枕等。唐代绞胎标本的瓷窑现已验的有巩县窑、黄堡窑、越窑、浑源窑。其中巩县窑为突出,数量大、品种多,更以其烧造历史早闻名。釉下彩:在釉下进行彩绘。即在瓷器的胎体上彩绘后再罩上一层无透明的玻璃质釉,在高温下与瓷器一次性烧成。彩光润柔和。由于彩在釉下,不易磨损变。但耐高温的料品种不多,故釉下彩的种类较单调。三国东吴时期已出现釉下褐彩,唐代长沙窑有釉下褐、绿两彩,宋元以后出现更多新品种,如青花、釉里红等。
釉下彩又包括青花、釉下五彩、釉里红等。青花是釉下用含有钴的珠明料为着剂,在生坯上绘画,再罩以透明釉,入窑高温(1300℃上下)焙烧而成的一种陶瓷彩绘装饰。什么叫“斗彩”?简单的说釉下彩加釉上彩就叫斗彩。为什么要“釉下”加“釉上”呢?原因是釉下、釉上的颜各有其长处,釉下和釉上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地画面彩,取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早在康熙年间,粉彩作为瓷器釉上彩绘艺术已开始了萌芽;到雍正时,已趋成熟;乾隆时期粉彩已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