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回收民国老瓷器电话咨询
商代后期的原始瓷器,基本上是承袭商代中期发展而来的。但在形制和品种上却较商代中期有所增加,在烧制和使用范围上有了扩大,质量也有了提高。商代后期常用的原始瓷器形制有敞口长颈、折肩深腹圆鼓、圜底尊,小口短颈、圆肩或折肩、深腹圆鼓、圜底瓮(有的称罐),敛口、深腹、圜底罐或双耳罐,侈口平折沿、浅腹圜底盆(或称击),敛口浅腹圈足钵,口微卷、浅盘喇叭座豆,敞口、顶圆鼓、圈足形握手器盖等。并有一些敛口沿外折、短颈凸肩壶,敞口圆肩大口尊,圈足簋和碗等原始瓷器残片。胎质颜仍以灰白为主,并有少量青黄、淡黄和灰。器表釉多为青和豆绿,也有少量酱、淡黄、绛紫。器表釉下拍印的几何形图案纹饰有方格纹、锯齿纹、水波纹、云雷纹、叶脉纹、8形纹、网纹、翼形纹、圆点纹、划纹、弦纹和附加堆纹等。
第二个是看釉面瓷器的施釉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变化着。北宋之前,所用的釉是石灰釉。这种釉与胎面的粘着力不强,因此,施釉较薄,有流淌,还易剥落,这也是鉴识的一个要点。像鉴识唐代的彩釉器,一是看釉有否流淌,看与之间是否有因为流淌而产生的交融,二是要注意晚唐以前的彩釉器常会出现的釉面的剥落和开裂,此外,唐瓷一般在放大镜下均可看到细小的开片,而这种开片又不可太明显,如在一米开外就可见到,那么,这就是个仿品。
瓷器最后所呈现的颜色是和一系列的工业条件密切相关的,包括着色剂的含量及其在釉料中的浓度分布,还有釉料的配方,施釉的方法,釉层的厚度,以及窑内升降温的速度,还有火的温度等等,都决定了它最后的颜色是瑰丽还是暗淡等等。
早的原始瓷器窑系—浙江德清窑系,从商代延续到宋朝,龙窑的发源地。黑釉的发源地。以浙江绍兴、上虞等地为代表的南方青瓷烧制体系—越窑。从东汉至宋代一千多年的时间内从未间断,是中国早的青瓷窑系。自唐朝以来,中国的瓷器工业发展迅速,先后产生了众多的窑系,比如:唐三彩窑系,白瓷窑系,绞胎瓷窑系,长沙窑系等。五代十国有柴窑窑系。宋代有汝窑,钧窑,定窑,哥窑,官窑,这就是人们传说的宋代五大名窑。还有龙泉窑,越窑,湖田窑,建窑,吉州窑,昌南窑系等。